浙江瑞安:道德“小种子” 课堂开讲-中国文明网

浙江瑞安:道德“小种子” 课堂开讲

发表时间:2025-10-09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  近日,浙江省瑞安市文明中心组织开展“道德‘小种子’ 成长‘大能量’”为主题的家风故事讲座,“中国好人”陈福春通过讲述身边模范的感人事迹,为小朋友们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道德启蒙课,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引导青少年将家风传承与道德修养相融合。

  浙江省瑞安市文明中心组织开展“道德‘小种子’ 成长‘大能量’”为主题的家风故事讲座。瑞安市文明中心 供图

  “一颗种子要长成大树,需要土壤、水分、阳光、肥料和空气;道德的成长也是如此,离不开五种‘营养’。”现场,陈福春用亲切易懂的语言,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融入孩子们熟悉的自然意象中,围绕“一颗种子的成长”,将道德培育不可或缺的五大要素娓娓道来。

  他将“爱国爱家”比作孕育道德的土壤——家庭中的孝亲敬老、睦邻友善,是个人品德萌芽的最初环境;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家国情怀,则是道德扎根和延伸的重要养分。文明礼貌与诚信如同“水分”,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品德的幼芽。通过“见到老师问好”“答应的事要做到”等日常事例,孩子们体会到这些行为如何让道德萌芽焕发生机。

  “团结同学、友善待人”被喻为温暖明亮的“阳光”。充满关爱与互助的集体环境,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。“自强自立、勤俭节约”则是促进成长的“肥料”,鼓励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、节俭、努力的习惯,让人格更加坚韧、品德更加丰硕。最后,陈福春将“敬业精神”比作无所不在、不可或缺的“空气”,贯穿人的一生。他特别强调,对学生而言,“业”就是专心学习和热心为班级服务,这正是家风中责任意识在校园生活中的延伸。

  为加深理解,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。“考试时有人问你要答案,该不该给?”“同学打翻餐盘,你会怎么做?”这些贴近校园的情景模拟题,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讨论热情。“不能给!作弊是不诚信的!”一名学生坚定地回答。另一个孩子说:“我会帮同学擦干净,再陪他去重新打饭。”陈福春赞许地点头,说:“诚信,是在没人看见时依然坚守原则;友善,是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出援手。这些小小的选择,正是在为我们心中的道德种子浇灌养分,让它能够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”

  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,孩子们对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有了更真切的体会。这不仅仅是一堂课,更是一次道德的播种。当家庭教育、品德建设与文明实践产生共鸣,一颗颗向善的种子,已悄悄根植于孩子心中。

  供稿:浙江省文明办

【责任编辑:杨学静】